
在当今互联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其诈骗手段日新月异,令人防不胜防。近期,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了“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开展活动,旨在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共同构建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全民反诈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在这场反诈的持久战中,走“新”的手段固然重要,但走“心”才是关键所在。
走“新”,是顺应时代潮流,运用新技术、新渠道、新方法来宣传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安装反诈APP,精准识别诈骗电话、短信和网络链接,及时向潜在受害者发出预警,或者拦截诈骗电话、短信;通过微信、QQ社交媒体平台,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制作生动有趣、易于传播的反诈知识宣传动画、图片、音频等,提高全民的反诈意识。这些创新举措无疑为反诈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走“新”若不走“心”,便可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触及人们的内心,难以筑起反诈防骗的高墙。走“心”意味着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出发,深入了解他们的痛点和困惑,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他们,用身边案例去警醒他们,让反诈防骗意识深入人心。走“心”的反诈工作,不是简单地罗列案例和数据,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故事,一个个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反诈宣传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有共鸣,切实感受到诈骗带来的切肤之痛,从而主动筑起防范的心理防线。
走“心”还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上。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工等往往是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老年人由于对新兴诈骗手段缺乏了解,防范意识相对较弱;青少年涉世未深,在网络世界中容易轻信他人;农民工群体因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对复杂的诈骗套路难以辨别。反诈工作要针对这些群体的特点,采取通俗易懂、耐心细致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确保他们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此外,走“心”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执法和宣传力度,严厉打击诈骗犯罪,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通信运营商应加强对电话号码和网络的管理,封堵诈骗渠道;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技术研发和信息安全保护;学校要将反诈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和防范诈骗。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走“心”地开展反诈行动,才能有效地遏制诈骗犯罪的蔓延。
全民反诈,走“新”是手段,走“心”是根本。只有将走“新”与走“心”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起坚固的反诈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责编:谢姝妍
来源:中方县委网信办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