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通讯员 邬倩 郭思宇 张译文
新学期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学校的新生群、班级群也逐渐组建并活跃起来。然而,近期多地频发班级群诈骗案件,骗子们利用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精心编织陷阱,让不少家庭遭受经济损失。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骗子的“套路”,提高警惕、防止被骗,共同守护校园净土。
警惕!多名家长被骗
案例一:深圳市两所中学的两个班级群在短短两天内,分别有21名和15名家长不幸被骗,而一切源于两名学生不小心落入的“圈套”:他们在刷短视频时,被“加群送游戏皮肤”的诱饵吸引,随后被所谓的游戏皮肤“客服”哄骗,分享了班级群二维码,于是骗子进入家长群,冒充班主任,以收取学习费用的名义成功骗取了多位家长的转账。

案例二: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某小学一微信家长群里,一位“家长”连续发了几条消息,请大家预交新学期的资料费每个学生198元。很快,家长们陆续开始接龙,在群里排队发起了红包,并未觉察到任何异样。而当红包接龙到第20位家长时,被班主任发现异常,及时提醒这是诈骗,骗子这才退群。
揭秘!骗子“套路”深
骗子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群的?又是怎么瞒天过海、骗过群里家长和老师的?
不法分子进群方式很多,比如,在社交软件上搜索“班级群”等关键字,即有大量公开群聊信息,申请后可进入;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老师社交账号,随后直接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家长闲聊、套近乎,随后向其索要班级群二维码,直接扫码进群……

进群后,骗子常常会查看群友信息,找到班主任,下载并更换相同头像、复制其昵称,“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高仿的“假”班主任。群内收款功能方便快捷,家长通常都很配合,看到发布的通知,就会积极响应并付款。有时“真”班主任查看消息不及时,于是多名家长被骗……
这辈子走过最远的路,就是骗子的“套路”!
防范!牢记“三不要”
新生及家长们如何防止被骗?牢记以下“三不要”: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
不要轻易拉人入群!
不要轻信转账要求!
作为班级群管理者的班主任,建群时就要“验身份”,开启入群验证功能,核对申请人身份;建群后“速自查”,核查群成员身份,身份存疑者、群头像相同者,尽快清除出群。
对于学生家长,如果在家长群中看到老师要求缴纳相关费用的通知,不要轻信,不要急于转账汇款,应通过电话和短信与老师联系、核实,或等孩子放学后再确认缴费事宜。一旦发现涉嫌诈骗,一定要记得保存好相关凭证,立即拨打110报警。
责编:李爱华
来源:湖南日报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故事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