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零添加酱油如何判断(服务窗·看懂食品配料表)
最近,关于零添加酱油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引发了人们对酱油等食品中是否含有添加剂、含有哪些种类添加剂的关注。目前,市场上零添加酱油、有机酱油、儿童酱油、低盐酱油等品种繁多,配料表长短不一。如何看懂酱油的配料表,科学选购?认识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很重要。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标准研发部正高级工程师关彦明介绍,零添加酱油是仅使用食品原料、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酱油。要判断是否为零添加酱油,不仅要查看其名称,还要看其配料表,要确实没有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才能声称“零添加”。
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有机酱油”要求所使用的原料是有机原料,配料表要明确标识“有机大豆、有机小麦”等主要原料。目前,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儿童酱油标准,也没有“儿童酱油”类别。此类产品也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是否更适用于儿童,尚缺乏科学依据。
关彦明说,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小麦粉、麸皮及食用盐。我国明确禁止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生产配制酱油。
通常,酱油配料表配料种类越少,其品质越好,不用添加或少添加增味剂、甜味剂、着色剂,就能达到产品滋味、气味、色泽及状态等要求,这类产品价格也较高。使用大豆和脱脂大豆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制定了专门的酱油产品标准,规定酱油必须是以大豆、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不得标示和声称为“酱油”。
关彦明表示,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酱油口味、色泽等感官指标、延长保质期。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规定:
酱油中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L—丙氨酸、氨基乙酸、琥珀酸二钠等;
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丙酸、乳酸链球菌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安赛蜜、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甘草酸盐等;
常用的色素是焦糖色,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等,使用的增稠剂有黄原胶等。
市场销售的酱油产品都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消费者在选购酱油产品时,可以重点关注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国家标准《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根据“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氮”含量不同,把酱油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个等级,相对应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是≥0.80克/100毫升、≥0.70克/100毫升、≥0.55克/100毫升、≥0.40克/100毫升。在不使用酵母抽提物等原料、不添加谷氨酸钠等增味剂的情况下,酱油产品标示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
责编:周於先
一审:周於先
二审:李莹
三审:蒲长征
来源:人民日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引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