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融媒8月21日讯(记者:石端)“现在路好走了,灌溉也方便,我们在云上时光农庄干活,一天能挣200多块!”中方县泸阳镇桥上村村民阳继不提起村里的以工代赈项目,难掩笑意。这个总投资396万元的项目,正让这个有着3282人的村庄悄然蜕变。
泸阳集镇与田园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湖南丰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杰感受深切:“项目在蓝莓基地实施了机耕道硬化350米,建设渠道680米,我们的蓝莓基地再也不愁运输和灌溉了。”如今,基地面积扩至200多亩,产量同比增60%,正在谋划蓝莓汁生产线的建设,30多名村民常年在基地从事采摘、管护,“从项目施工到产业运营,乡亲们的收入渠道更稳了”。
百亩蓝莓园舒展产业振兴新貌
据了解,泸阳镇桥上村以工代赈项目聚焦产业发展短板,不仅完成了产业道路硬化1公里,产业机耕道硬化 2.32 公里,产业道路加宽3公里,建设2.8公里排灌渠道,同时还完成了1000立方米蓄水池扩容、0.5公里供电线路架设、2公里供水管网铺设及1000平方米公共停车坪建设等工程,更通过“能用人工不机械、能用群众不专业队”的原则,带动120名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达1.1万元,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超100万元。项目创新推行“建设—就业—管护—分红”全链条机制,建成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后,开发了“管护员”“巡逻员”等4个公益性岗位,年发放工资1.86万元;通过资产折股量化注入当地特色产业,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分红,让发展成果持续惠及村民。
民工身着工装清理灌溉渠道
“项目由我们村自己实施,从施工到管理都有村民参与。”桥上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可龙介绍,村里成立了项目理事会,下设施工、质量、财务等6个专项小组,100多名务工群众中,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低收入群体占了一半,“光直接工资收益就有130多万,大家干得踏实,笑得开心”。
从产业道路整修到排灌渠道改造,从群众务工增收到村集体持续获益,泸阳镇以工代赈项目用精准施策打通了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民生路。
责编:杨丽群
一审:杨丽群
二审:蒲书琴
三审:谌澄锋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引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