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融媒9月19日讯(记者:李建龙)在中方县的青山翠竹间,一双双巧手正将细篾上下翻飞,编织着看似寻常、却凝聚了千年智慧与一方水土深情的斗笠。如今,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从遮风挡雨的日常用具蜕变为点缀生活的艺术珍品。
中方斗笠的制作是一门精细艺术,从选材到成型,需历经砍竹、破篾、匀刮、铺笠面、锁鹅羽顶等18道复杂工序。最精细的编织环节要求极高技艺,正如中方镇炉亭坳村村民陈枚所说:“最精细的就是织,这个面要是织不拢,后面就会很麻烦。”——唯有经过这般细致入微的编织,才能赋予斗笠牢固的结构与舒适的佩戴体验。

斗笠独特的黑色笠顶蕴含着古人的防雷智慧。中方县斗笠协会会长潘云余介绍道:“我们的斗笠顶部采用黑色桐油涂层,正是为了起到防雷的作用。”这一技艺不仅承载着上千年的历史记忆,也曾是集体化时期农村白天劳作、夜晚副业的真实写照,当时许多家庭依靠制作斗笠赶集售卖,换取米油维持生计。
时光流转中,中方斗笠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其精妙的中空结构带来透气防汗的舒适体验,使用场景从环卫工人的标配,扩展到垂钓爱好者的车尾箱常客。最复杂的32匹马尾斗笠,篾丝细密如发,绕以马尾,已成为难以复现的艺术珍品,这种马尾斗笠还曾是当地姑娘赠予心上人的定情信物,寓意“一帆风顺”。

如今,匠人们推陈出新,研发的迷你斗笠工艺品热销市场。潘云余表示:“现在很多人都买来当工艺品,挂在客厅里。大家都觉得这小小的斗笠全是手工艺的精华,特别受欢迎。”而就在近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怀化举行,作为观摩点的荆坪古村迎来了如织游人,由一双双巧手编织出的各式斗笠荟萃一堂,惊艳亮相,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绽放异彩,成为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遮风挡雨的日常用具,到寄托情思的文化符号,再到点缀生活的艺术珍品,中方斗笠正在新时代续写着它的传奇。这项千年技艺以更轻盈的姿态,飞入千家万户,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责编:杨丽群
一审:杨丽群
二审:蒲书琴
三审:蒲长征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