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瑶乡,触动了我每一个似曾相识的记忆,回味我与亲人一路携手相伴的点滴……
国庆节放假,顺便搭乘弟弟的小车回家,田野、炊烟、山林、溪流、坡地、一袭披彩挂红,宛如一幅幅五彩缤纷的油画,在我们的眼前萦绕。尽管我在城市里已定居了,但是那份沉浸于血脉中的乡村情结,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内心里越来越清晰!对于故乡,也许我们一生都走不出乡音与乡愁,对故乡有着这样一份悠长难忘的情致。
进入故乡的山水,我们行驶在新修的水泥公路上,一下就被那场景迷住了:故乡红叶飘飞的梓木树,比香山红叶更加美丽醉人。梦中的一切都在这里出现……感受村落的意境。用目光和心灵去感受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受那些改变命运的际遇,感受那些刻在山里的印迹,也感受故乡背后的故事。
曾经因为害怕山里的偏僻清贫,我们向往都市的繁华和喧闹,如鸟儿一样拼命想飞出山林,无数次幻想过外面精彩的世界是多么美妙……可是,行走在城市的街灯下,却如此深切地怀念山里的宁静和纯朴,故乡是心底最温柔的牵挂与思念。
怀念瑶乡,更怀念瑶乡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奶奶,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身体欠佳又思儿念女的父母,愿你们有你们的寄托!儿时老屋里那盏豆黄的煤油灯,温暖着我那被都市凉薄了的灵魂。如果真能像荷尔德林那样可以在自己苦恋的土地上诗意地栖居,如果真的乘上余光中的邮票就可找到回家的感觉,那么我愿意把自己出卖给他们。在家门前那块菜园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花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
我家门前有一条晶莹清澈的小溪如玉带飘在村前,使之在高大的山峦环抱中又添上几分妩媚,小溪,不单是以水美而出名,更以溪边充满灵性的竹而闻名,它清澈和秀美的身姿永远存在于我遥远的儿时记忆里。竹子可以做成篱笆,也成了装饰品,朴质中透着富贵之气,让人流连在她的身影中,不会忘记。春天竹林里长出的小竹笋,把竹笋扯回家是最好的美味佳肴。在我的故乡,这种小竹笋,我们叫它“早子笋”,它比一般竹笋要早破土的,每年的四月间就是扯笋的好时节,“竹笋炒腊肉”是我最喜欢吃的菜肴。其实,小时候扯笋,比吃笋更有趣,我们家对面有一座大山,叫牛形山,肥沃的黑土养育了满山亭亭玉立的翠竹,我们读小学放学后回到家,背上背篓就往牛形山跑,浓密的竹林很快淹没了我们几个小伙伴的身影,扯笋比赛开始了,我们利用竹子的韧性在山里,一个个像小猴子活跃,看到一根根小笋在漫山遍野的刺逢里和石缝里,从湿润的泥土中破土而出 ……好高兴啊,用手拨开竹丛,脚踩着厚厚的落叶,顾不上荆棘划破了皮肤,也顾不上额头流淌着汗水,神情专注地寻觅着,一根根嫩嫩的竹笋都悉数收入我们背篓中,听扯笋的声音,就像一部交响乐,那种感觉真爽快!
小溪流,细水长流,有鱼儿游动,而螃蟹却多得密密麻麻,记得小时候哥哥带着我和弟弟提着小筒,挽着裤脚,赤着脚儿,翻开鹅卵石,去钓鱼,捉螃蟹,不过你要小心哦,小心螃蟹夹痛你的手,回到家母亲把螃蟹裹上面粉油炸……现在想来,对吃“炸螃蟹”的记忆,不禁又让我垂涎三尺了。在瑶乡对于方圆山里几十里范围内的植物、野菜、野果实、了如指掌,什么蕨菜、板栗,尖栗,还有八月炸,九月黄、茶泡、苦李子、山楂子、地枇杷、野石榴、杨梅、野猕猴桃等等。此时我心里充满着期待,仿佛它们那里向我招手呢!就这样让记忆的“船儿”装满童年的歌谣,行驶在故乡的溪流之上,梦中无数次坐在“船舷”上,摇啊摇,摇到山外的世界……
流浪的脚步离开了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村口小溪,青石板上踏响的欢乐依旧被风儿拉得悠长悠长……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曾经从屋前的野樱桃树上摇落的那粒粒殷红的音符,如今被我的侄儿侄女们一一拾起,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泡树(又叫三月草莓),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奶奶为我摘三月泡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奶奶去坡上干活的时候,也经常摘来很多三月泡分给我们兄妹吃。有时她用树叶包着,有时也用衣襟兜着。那大大小小色泽不一生熟混杂的三月泡,在我们眼中就是最可口的了。往往这时,奶奶总是忘记了劳累,坐在一旁,痴迷地看着我们,望着我们狼吞虎咽的馋样,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一个个熟透了的三月泡放进嘴里,只要轻轻一咬,那丰富的汁水就会溢了满口;那味儿酸酸的,甜甜的,好吃得不得了,无须你用力嚼,它在你嘴里也会化得了无踪影的。那些吃三月泡当饭的酸甜的日子,是奶奶用手一个一个摘来的,现在我想奶奶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大包大包的三月泡。只是现在奶奶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跪进坟土,也无法缩短祖孙间的距离。等到明年三月泡红透的时候,我应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泡,捧撒在奶奶的坟头。报答奶奶曾经为我寻三月泡的目光,擦亮一串串一缕缕的爱……
老屋左边百年老梨树上的梨成熟了吗?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们摘梨子,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显示丝毫吃力的神情。如今,隐约中我感觉父母佝偻着身子经常站在我回乡的路口,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古老的梨树在岁月中日渐丰腴,而父母却在岁月中日益消瘦……屋右边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一种折磨。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回瑶乡,我又能看到自己人生路上留下的一个一个坚实的脚印。感受了我五年瑶乡山村教师的生活,那么多真实的记忆,那么多熟悉的感受,现在忆来好像一切就在昨天。直到有一天,我的班主任,对我说:“你不出去,太可惜了!”一句话改写了我的人生,于是,一九九五年九月,我背起行囊,离开了家门口层层的山峦————蒿吉坪瑶族乡民族中学。今天又找到了似曾相识的记忆,我带着眷恋和梦想离开那所瑶族乡民族中学的时候也是在一个美丽的秋天,依依告别大山深处的家园,和风中挥手的父母亲……
车开到红潭大桥时,我们下车休息片刻,在功德碑上找到了我们为故乡尽的一点绵薄之力,活泼的溪风掠过山林,像一支充满激情的乐曲,飘摇着鸟儿的鸣音,飘摇着我的心情,让我又一次踏上记忆之旅:那时候我读初中,一到涨洪水的季节,浪花翻卷,凶猛的洪水,现在想起来的时候,还是一身冷汗好害怕的。但我从不缺过一节课,是我爸那宽厚肩膀一次次的承载……”这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温馨的记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样真实感人,记忆如此深刻……
父亲现在的身躯被生活的重荷压弯了,如苍松的枝条被积雪压弯了一样。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父亲是青松般的挺拔,但只是从背上“父亲”这两个字,可能就注定了他的辛劳与疲惫,在山村的田埂上遍布着父亲的足迹,父亲在茫茫的人海中总是关注着我,不管是在嘈杂的都市还是在深山幽谷的农家,父亲洪亮如钟的声音却足以让我温暖,让我勇敢,让我顺着青春的脚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岁月无情的流淌,父亲衰老了,正如苍松压枝横生,疾病不时地向他袭来------哎!是的,父亲老了......
在我的记忆中,农村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是呆板而又艰辛的,记得每天的清晨,父亲早早起床,生燃了炉火,熬上他的自采自摘的瑶山苦丁茶,那茶苦中带甜,父亲便是从这里面吸取生活的精华,精神饱满的赶着牛,如雷般的吆喝牛声吓跑了月亮,把熟睡的太阳从梦中惊醒,胡乱的挂于树梢,赶向田野、赶向小溪、赶在父亲的犁锄前头,这就预示着父亲一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开始了。直到锄头磕碰硬土的声音溅的每一个星星乱蹦乱跳,又把做白日梦的月亮惊醒,悬于半空。
岁月悠悠,但那童年的往事总是泛在我的心头,那时的我总是多病,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母亲不在家,我随便吃了一些东西用以充饥,但是这乱吃的东西给父亲带来了措手不及,我感到一阵头晕,继而心闷,最后沉重的头贴于床头,大口的呕吐,蜡黄的脸色中带着乌青,父亲急忙送我去医院,但那去医院的路上须翻山越岭,正是涨洪水的季节,浪花翻卷,凶猛的洪水,现在想起来的时候,还是一身冷汗……走过红潭大溪。父亲在黑夜中背着我爬过山梁,到了医院,此时此刻,父亲同绝望交织着使他撕心裂肺地向医生吼叫,那声音比吆牛声更响,更凄惨。
医生被父亲的那声音唤醒,一会儿,不祥之物被医生的灵丹妙药所吓跑,我病情缓解了,父亲于是欣喜若狂,我的眼泪布满了眼眶,我不能自抑啊,我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亲情,这种亲情温暖,安抚着我的心灵.我躺在床上,看着父亲,想着溪里的水浪,山的峦峰,花草、松柏都在父亲的笑声打颤……这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温馨的记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样真实感人,记忆如此深刻……
父亲在生活的重荷下,他和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兄妹六人,现在衰老了,满脸的皱纹结成网状,密密的,里面仿佛网着一个世界、一部人生、一部八十年的艰苦生活。每一次瑶乡的别离,我走远了,回头仍看见父母站在原地挥手……
休息时,我和弟弟谈起瑶乡的腊肉,我们瑶乡的腊肉是湘西腊肉的极品。瑶家养猪,目的是为了过一个热闹富足的春节。一头猪这样养上足足一年,到过年前,家家户户杀年猪,一般猪肉就有几百斤,腌好以后,全部挂在火炉上面,慢慢熏干。全家可以吃上一整年也不会坏掉。瑶乡的腊肉肥肉透亮,瘦肉是一种自然的深红色,原汁原味,一看就让人直流口水。回故乡,心情如此安静沉寂,飞扬一腔乡情。我经常做这样的梦,等我老了,我要回到大山深处的小木楼,隐归田园,种花养草,回忆人生,尽情享受那里没有污染的阳光,空气和水,珍爱大自然的本来原色,直到叶落成泥……
瑶乡,在我从容地收获、欣赏和注视中,我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美丽和圆满。回头总结过去的一切,生命中所有的遗憾,便可以轻轻地无怨地消融在秋季漫无边际的静寂之中,故乡行让我有拥有了一颗坦然的心,瑶乡溪里水藻上那一片片青青的诗情画意,洁净我积满了城市尘埃和异味的心灵。又何必在意一点点生活的磨痕,我要走出忧郁的心情小屋,去寻找一片秋的红叶,等待纯净冬日的到来,让我扬起头,继续在阳光下行走。
瑶乡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故乡如一双穿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瑶乡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瑶乡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瑶乡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命名流浪者的大风筝。我是一株从父母亲的生命里分蘖出来的稻子,我要把自己的血液灌进故乡的每一寸土地,让它静静地开放,静静地成熟。我仿佛自己又紧握巨铲,正在一铲一铲地铲平着通往瑶乡家园的路……
责编:杨丽群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