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振兴2021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村|中方大松坡村:打造村庄美、农民富、产业兴、人和谐的乡村振兴“龙头样板”
2022-08-19 09:11:19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杨丽群 | 作者:肖文晋 陈攀          浏览量:75151

中方融媒8月19日讯  从怀化出发,沿着209国道一路往南,经过30公里的路程就来到了中方县大松坡村,大松坡村面积11.2平方公里,是“湘珍珠”葡萄核心产地,葡萄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被誉为“中国南方葡萄沟”。整个村子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农户山庄,风景如画,形成了“美景、美食、美酒”三美产业,成为集葡萄采摘、酿酒、品酒、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乡村产业发展对于乡村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同时影响着农民的收益。近年来,大松坡村创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村集体经济,探索“党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村集体经济产业重点放在发展避雨大棚葡萄项目与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村支两委班子集体入股,以村干部带领全村一起致富的发展思路。

党建引领兴队伍

“刺葡萄的管理要把好关键环节,做到勤字当先,要勤除草、勤施肥、勤管理 ”6月7日,在大松坡村党员现场教学基地,特邀而来为该村32名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授课的县农业农村局葡萄种植专家冯利正在给学员们讲解刺葡萄的种植技术,让学员们在田间地头就能学习到实用的技能。这是大松坡村培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松坡村将党员干部和种植能手的学习作为产业发展和干部学习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投入10万元在村部打造一座现代化教学点。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让党员干部们能近距离聆听学习,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农村要想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的班子和带头人,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先锋队,选好用好农村党员干部关系乡村振兴成败。打造出一支“留得住”的工作队,建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人居环境兴生态

走进大松坡村,美丽乡村的靓丽画面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游步道,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绿荫掩映,串串葡萄硕果累累,竹制篱笆整齐排列……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大松坡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中率先作为,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擂台”活动中以户为单位进行评比打分,对排名结果进行奖罚,让村民树立起人居环境共同爱护的意识。

“来到这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干净整洁的院落镶嵌在延绵起伏的山峦之间,这里有我寻觅的诗和远方”从长沙来南方葡萄沟景区旅游的戴佳颖被这里的田园风光深深吸引,不停地按下手上相机的快门。

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该村共配置分类垃圾桶67个,家庭分类垃圾桶500个,制作固定宣传栏12个,固定墙体宣传标语5副,横幅24副,标语120副,分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清理各类垃圾15.2吨,新建无公害卫生厕所57座,全村卫生厕所585座,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龙头带动兴产业

8月17日,观光长廊旁边的葡萄架下热闹非凡,潘存梅正和邻居们忙着采摘湘珍珠刺葡萄,手捧着一串串乌黑的葡萄,丰收喜悦带来的欢声笑语在葡萄园上空久久回荡。“今天我们的刺葡萄开园采摘,大家看,我们的葡萄不仅口感亲甜可以鲜食,还能拿来酿酒”潘存梅开着视频直播不停地向粉丝分享丰收的喜悦。潘存梅说湘珍珠刺葡萄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早已让她蜚声省内外,今年葡萄又能卖个好价钱。

在大松坡村,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葡萄、柑橘、黄桃等产业正方兴未艾。

目前葡萄产业面积达3500余亩,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柑橘产业300亩,年产量1000吨,年产值400万;黄桃200亩,年产量500吨,年产值220万。2020年成立“三社合一”,广泛吸纳农业经营主体和本村区域内的企业,资源整合后,供销社为大松坡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农资供应保障及产品销售渠道,农商行给予社员和农户办理贷款121笔,共726万元,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成功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通过组建电商人才、对接线上线下渠道供应链,修建800㎡分拣仓、380m³冷藏库,帮助农户销售葡萄、柑橘等农产品1200吨。发展葡萄、黄桃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同时,先后引进省级龙头企业(湖南省海联食品有限公司),创办南方葡萄沟酒庄、包括建立产业基地50亩和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引进投资5000万元,年产值500万元;党支部书记唐克勇带领种植大户创办了湖南省桐木酒庄有限公司,年加工刺葡萄酒达200吨的生产线,引进投资450万元,年产值120万元。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劳动力需求2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25人。增强了就业承载能力,带动更多脱贫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打造新业态特色村。

文旅融合兴文化

连日来,一支专业摄影团队来到葡萄沟景区采风,深入挖掘葡萄沟景区的人文风光、产业发展等题材,通过摄制成影片向外界推介中方的葡萄和文化。“来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这里的葡萄很多、很美、很甜,这里的村民很热情、很好客,还有很多很多好看的风景,让我在这里感受到很美好,下一次我一定要作为游客,再来这里欣赏这里的美景,体验这里的民风和淳朴。”摄影团队成员向翔新说道。

入秋以来,大松坡村旅游又热了起来,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成为怀化及周边市民的首选地。

2014年“南方葡萄沟”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已发展有“百年老藤”、“和美农家”、“蒲海农家”、“富贵农家”、“东成农家”、“月色农家”、“半山楼农家”等葡萄农家乐25家,园区集休闲、住宿游乐、体验、康养等为一体。景区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休闲服务业的兴起,促进了文旅的发展,来园区购物、赏景、休闲避暑度假,拉动了消费链。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服务型就业岗位,旅游采摘旺季(8月至11月)平均每天从业人员达100人以上。同时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从事林下土鸡养殖大户8户。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企业),个体+农户+其他等模式。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开辟了长远发展方向。

据了解,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00余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1万元。大松坡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家园先进村”、“省级生态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多个称号。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日渐提高,人居环境大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建引领全村的各项工作开展,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编:杨丽群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