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情起瑶乡,科技助农”实践调研团队:探索石蛙特色养殖,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2023-07-07 17:44:18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杨丽群 | 作者:粟瑶 通讯员:许云 梁婷婷          浏览量:24891


中方融媒7月7日讯 “这个水温对石蛙的养殖十分重要,水温一旦超过26摄氏度,石蛙就会出现大批次的死亡”,7月6日,湖南大学“情起瑶乡,科技助农”实践调研团队在中方县蒿吉坪瑶族乡基层干部的陪同下,参观当地的石蛙养殖地。

石蛙学名棘胸蛙,是无尾目叉舌蛙科棘胸蛙属动物,具很高的食药价值。但由于石蛙养殖周期通常长达三年,且对水质和温度有极高要求,所以养殖难度大,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

蒿吉坪瑶族乡具有天然的环境优势,山林覆盖面积达95%,总体污染程度低,山间泉水水质、气候优良,大多都达到了直饮水的水质要求,且7月体感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易于达到石蛙严苛的养殖条件。

“石蛙对水质要求十分严格。”石蛙养殖户杨司清带领团队成员参观蛙池时悉心讲解道,“石蛙的生长周期长,从蝌蚪到可以出售的成蛙需要两到三年,所以相比于牛蛙,我们养殖的石蛙肉质更加鲜嫩,营养价值也更高。”

图为石蛙养殖基地外围(湖南大学"情起瑶乡,科技助农"实践调研团队提供)  

蛙棚里水流不断,用的都是山间的活水,在石蛙产卵期,蛙池里密密麻麻地可见一颗颗透明的蛙卵。据杨司清介绍,石蛙一般在每年的五到八月份产卵。石蛙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大,7月份,蛙卵只需要七八天就可以变成小蝌蚪了。但如果在四五月,山上气温还很低,孵化可能需要二十多天甚至更久。

图为石蛙卵(湖南大学"情起瑶乡,科技助农"实践调研团队提供)

成蛙池中,蛙声此起彼伏,石蛙的投喂也十分讲究,“我们一般是一天喂一次,喂两天停一天。”一说起石蛙的养殖,杨司清的专业性便凸显出来,“养石蛙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支持,没有技术这个石蛙是养不起来的。”

图为成年石蛙(湖南大学"情起瑶乡,科技助农"实践调研团队提供)

该团队在对当地石蛙的养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后,针对石蛙对养殖环境的高要求,成员们提出了石蛙仿生态养殖的方案,即引用多参数水质检测器对石蛙养殖池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数值进行实时监控,尽可能模拟石蛙在野外原产地所生存的条件和居住环境,以提高自身的“野性”,并不断寻求更适宜的环境以提高产量,实时调控全方位保障石蛙的生活环境。现代仿生态养殖技术可以促使淡水养殖业保持高产能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并产出能够和自然野生鱼类一样高品质的产品,为社会大众提升绿色安全高质量水产品。

责编:杨丽群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