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美中方”电视散文大赛二等奖作品《黄溪古村,那一轴韶华古卷》
2023-07-19 16:46:29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杨丽群 | 作者:曹佳音          浏览量:12303

黄溪古村,那一轴韶华古卷

文/曹佳音

作者简介】  曹佳音,男,住北京市丰台区居库路188号,曾经规规矩矩打工,现在自由撰稿人一枚,身随心动,笔随意走。

不断涨潮的沧桑,早已漫过整个黄溪古村,彻底褪掉了那一栋栋明清窨子屋的光鲜。

数百年雨浸风蚀,喑哑了那支青砖黛瓦的湘南小调,黄溪古村陷入极深的静谧。间或三两声鸡鸣犬吠会啄开静谧的壳,漏出窸窸窣窣的人语,一个个寻常烟火日子便有了生气。

黄溪古村峰岭屏侍,溪瀑环流,恰似摇曳在怀化掌心的一枝水墨青莲。明清两代脱了色的光阴,就歇在古村四处,山风缓缓拂过那一栋栋浸透水墨的窨子屋,如拨响一架架古韵悠悠的竖琴,恍然有古雅弦音“宫、商、角、徵、羽”飘浮在空中。

那大片明清窨子屋,分属大院子、黄溪园与新层场三个院落,黄溪人统称为杨家大院,耸立其间的窨子屋多达一百六十余栋,占地超三万五千平方米。

黄溪杨氏渊源颇深,据族谱显示乃东汉太尉杨震后裔,北宋政和三年始祖杨才进携妻黄氏迁居古村所在地,时人唤作白岩。黄氏教子有方,长子杨文秀得中进士,后任零陵知县主政一方。乡人敬黄氏贤良,遂将白岩更名为黄溪,当地方言“溪”“妻”同音,黄溪最初当为“黄妻”,后人以水附意,则改写为黄溪。

黄溪古村汲了山魂水魄,自是钟灵毓秀,数百年俊才如织,或以军功拔于朝廷,或以科举步入宦海:宋末有杨文秀任零陵知县,元代有杨云龙任参知政事,明洪武年间有杨祖发任兵部侍郞,明宪宗时有杨庆任国子监祭酒……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亦祖居黄溪,第八代先祖杨通辉曾入川为官,离世后归葬黄溪祖山坪。

“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仕途顺遂的黄溪人,纷纷在村中修宅立院,一座座器宇轩昂的窨子屋随之筑起。明末清初时,黄溪古村格局已然定型,街巷横五竖七成井字排列,遍铺青石板,四处高墙耸峙,楼阁林立,店铺摩肩接踵,各式招牌幌子目不暇接,惹得文人雅客慕名而来,流连酒肆茶楼捉词弄句……其时坊间以“小南京”唤之。

而今失了市井喧嚣的杨家大院,却好似撇去了繁华浮沫,现出几许静水深流的意味。时光似乎独独存了一念慈悲,不忍损毁黄溪的筋骨血脉,依然完好保留着旧日街巷屋舍。但沧桑已皴染了古村的每一寸肌肤,不管是青石铺砌的街巷,还是黛瓦覆顶的窨子屋,皆落满风浸雨渍的瘢痕,犹如一重重古旧时光的刺青。

那是另一世烟雨,静静落在黄溪古村,笼在烟雨中的每一座明清窨子屋都化作一道时空暗门:那雕梁画栋,那飞檐翘角,那石刻砖雕,那金字匾额,那壁画楹联……无一不链接往昔风起云涌与烟火人生!

经年水墨犹在兀自涂抹,一笔一笔勾勒黄溪苔痕遍布的街巷与窨子屋,绘一轴韶华古卷,来追忆似水流年……

责编:杨丽群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