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融媒11月8日讯 今年,中方县中方镇塔灯田村返乡新农人雷金香在深山里办起了养牛厂,在大山里走出了一条肉牛养殖现代化道路,开拓了深山产业新思路,带领群众奔向致富新生活。
11月7日一早,雷金香趁着赶集到市场给新进的一批西门塔尔牛配备饲料。回到牛场,她又开始忙着给牛喂水,查看牛的精神状态。宽敞的牛圈和齐全的配套设施映入眼帘,碎料机轰鸣作业,一堆堆饲草快速粉碎完成,牛场里的各色小农机处处透漏出现代化的气息。
两年前,雷金香现在的牛场所在位置上还是一块撂荒地,而雷金香也原本在市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看中了肉牛养殖产业,没有经验的她便学起了养牛。为了养好牛,雷金香潜心学习养牛知识,想到了许多因地制宜的好办法,如今的雷金香已经成为一名养牛能手。
“开荒了200多亩地,给牛种了很多专门的饲草,到目前为止,我种的草基本上可以为40多头牛自给自足,能省去一半的成本,而且周边所有农户的玉米秸秆全部在这里回收。”雷金香说。
除了变废为宝,回收玉米秸秆,雷金香还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每天打扫圈舍、给牛投食喂养,活儿不算累,一个月能挣到4000多元,我这个年纪知足了。”70多岁的农场工人向师傅说。
雷金香通过辛勤劳动,在发展产业上走出了新路子,村民们称赞她为“牛人”。
“现在乡村振兴政策好,搞养殖业政府都很支持,不断给我们养殖户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市场销路不愁,价格也好。”雷金香说,“我从去年3月份开始养牛,由最初的11头发展到了73头牛,今年底,第一批牛就可以出栏了,预计将带来收益30多万元。”
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雷金香计划,未来将牛养到家家户户去。
“明年,我计划扩建农场,将养牛规模扩大到200多头,预计产值达500多万元,再把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都利用上,助力他们的家庭增收。我办牛场,是这个初衷,也是这个目标,能让周边农户富起来,我心里就高兴了。”雷金香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雷金香依靠产业扶持政策和身上的“牛劲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走上致富路。看着精心饲养的73头膘肥体壮的牛在圈舍里悠闲地吃着饲料,不时传来的“哞哞”声更让牛棚充满了生机,雷金香的心里乐开了花。
责编:谭莹莹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